首页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微课】面试热点,预测先答!持续更新~》 > 热点三、防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

热点三、防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

【热点背景】

4月9日下午,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的郭某与浙江H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一案,由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宣判,H野生动物世界被判删除郭某的面部特征与指纹信息。杭州中院经审理认为:现野生动物世界欲利用收集的照片扩大信息处理范围,超出事前收集目的,表明其存在侵害郭某面部特征信息之人格利益的可能与危险,应当删除郭某办卡时提交的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鉴于野生动物世界停止使用指纹识别闸机,致使原约定的入园服务方式无法实现,故二审在原判决的基础上增判野生动物世界删除郭某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指纹识别信息。

在这个意义上,郭某开启的“人脸识别第一案”,寻求的不仅是个体权益的私力救济,也是对所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提醒。

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象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

【模拟试题】

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的郭某与浙江H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一案,H野生动物世界被判删除郭某的面部特征与指纹信息,此外,社会上对于人脸识别之类的技术使用也一直存在争议,请你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合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为日常工作生活及社会治理提供极大便利,但面部特征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可能导致个人受到歧视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不测危害,更应谨慎处理和严格保护。

我认为,人脸识别确有好处。与数字密码不同,生物特征是人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信息,深度体现自然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具备较强的人格属性。如公安刑侦破案、门禁系统、考勤系统、防盗门、摄像监视系统、网络应用、支付系统等都发挥出极大作用。

但人脸识别却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公民防范意识较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广泛使用,很多人对身边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往往习焉不察,甚至习以为常;不少企业和部门,也以追求效率为第一目标,有意或无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典型的如各地售楼处的摄像头等。

要想真正让人脸识别技术发挥积极作用,造福社会,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适用范围。人脸识别数据的收集必须满足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非必需的场景慎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应用门槛,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第二,完善细化信息处理相关规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单位,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应用层、传输层、主机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安全防护,明确数据收集、传输、保存、处置、使用、共享、转让与委托处理、公开披露、数据出境、第三方服务接入等数据活动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要求;

第三,加快出台个人信息报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将“个人生物特征”纳入“敏感个人信息”范围,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只有“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这样,我相信人脸识别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创新水平,推动社会发展。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电话:13878298210

邮箱:483427581@qq.com

地址:易桂教育各个校区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VIP特权
微信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