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型分类
(一)按形式分
1.单观点
是指仅表述单一论点的题目;或者表述虽较为复杂,但核心论点为具有内部逻辑统一性的题目。
典型例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对此谈谈你的感想?
2.双观点
是指题目中出现两种含义不同的论点,两者之间或者具有矛盾性、或者是从不同角度谈论。
典型例题:
有人说基层乡镇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很重要,也有人说跟乡村民众搞好关系很重要,发表你的看法?
3.多观点
是指题目中出现了两种以上的论点,需要考生对各论点进行综合分析。
典型例题:
习总书记五四青年运动讲话, 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第三,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第四,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 第五,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谈谈你对此的想法。
(二)按性质分
1.价值观类观点
观点反映的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典型例题:
幸运之神之所以降临,是因为我们多看了一眼、多走了一步,早看了一眼、早走了一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社会现象类观点
观点反映的是某些社会现象。
典型例题:
对于网上流行的“人家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有背影”,你怎么看?
二、答题原则
(一)观点的性质定态度
根据观点的不同性质确定态度:与现象类相同,需要对观点的全面性进行判断,其性质的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还是不完全正确的,只有确定了观点的性质,才能确定我们的答题方向;如果属于警世名言,则侧重分析该句话的现实指导性;如果属于社会流行语,那么侧重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点谈自身的看法。
【名言警句】论语里有句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结合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流行语】有人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人说,有比较才会有动力。在你的成长中,你是怎么看待比较的?
(二)讲话的身份定倾向
如果属于政要人物,特别是副省级以上一把手、二把手的讲话需要侧重谈意义,其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的讲话,则需全面看待,以肯定为主,辩证为辅。
【政要人物】对于习近平的“三严三实”,请联系实际谈谈理解。
【影响力人物】马云说:“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对此,你有何看法?
(三)辩证题目有侧重
对于辩证类的观点,及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那么要以肯定为主,辨证为辅,在考官给出的评分要点中也是如此。
【例】“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考生应花绝大部分篇幅重点强调坚持的重要性,只是需要在最后的时候提到力量在成大事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应点出细节、态度、能力等因素在成大事中的重要性。
(四)举例生动显真情
在回答观点类题目的时候,适当举一些例子能够引起考官的关注,尽量选择比较新颖的事例,在讲述的时候一定要生动,让考官感受到考生对例子的深刻感悟。
(五)联系实际呈亮点
观点类题目与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类题目结合比较密切,需要在最后的时候公职立场谈践行,在结合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观点的含义进行密切联系。
三、答题思路
1.就话论话:即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将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论述;
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你怎么理解。
答题示例:这句话体现的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
2.就话论理:对题目的观点进行表态,并围绕题目观点,进行道理论述,如果是对的,对在哪,为什么;如果是错的,又错在哪;为什么;如果观点片面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分别是什么。
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你怎么理解。
答题示例: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完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立邦之本,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但是我们也不能只为了发展经济,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如果我们为了经济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品质下降了,那么人民是生产积极性自然也就下降了,最终也会导致经济发展受阻;在以前,部分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获取原料资料、土地资源而过度砍伐树林,虽然在短时间上,经济看似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已经严重脱离了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导致后期泥土流失、地表储水功能下降等生态问题,最终也导致了经济发展受阻,用破坏生态赚取的经济,也填补不了生态环境是损失,此行为属杀鸡取卵。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经济、生态两手抓,共同创建小康幸福生活。
3.就话论理:既然道理如此,那么以后我们该怎么做。
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你怎么理解。
答题示例:因此,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观,面向当地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业等容易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的工业,大力宣传,也将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中;当然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环境监管部门,要时刻做好监督,发现企业存在不当行为,要及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并提供技术改革等方面的帮助,共同降低因为发展经济给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
群众个人也不要事不关己,环境关乎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持着“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平时不乱丢垃圾,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例1:精准扶贫,有些人认为:什么都要给农民。有的却说要农民有尊严的富起来,你怎么看?
答题示例: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扬革命传统,巩固国防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扶贫道路上,有人认为:什么都要给农民。农民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上,相比较为欠缺,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是就像古人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使贫困农民富起来,确实需要共同努力,光凭社会各界的给予,是不能从根上做好扶贫工作的,所以有人认为农民要有尊严的富起来。【批注1:就话论话,阐明背景,点明题目意思。】
扶贫需要支持,也需要贫困户努力。贫困户无论在经济、技术、观念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单靠他们自己去弥补,那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扶贫工作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例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引导外地企业进驻,为农民增加就业岗位;企业需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让农民有技术傍身;也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成立合作社,派遣相关专家到场指导,后期引入电商等,帮助农户打开销路。如能得到诸如此类的支持,相信在扶贫的道路上能一帆风顺。【批注2:就话论理,扶贫需要支持。】
打铁还需自身硬,拥有良好的条件,还需要农户靠自己的双手勤奋的工作,才能收获丰收的果实。假如只靠社会的给予,那么即使给座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所以在就业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发展种植、养殖,就要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把树苗种好,把家禽养好,不浪费社会给予的资源支持。【批注3:就话论理,扶贫也需要农民发挥主动性。】
因此,我们要在国家、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当地产业,例如种植、养殖、手工活等,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致富路,更好更快地实现小康社会。【批注4:就话论人,如何才能更好的走致富路。】
最终解释权归易桂教育所有
网站备案:桂ICP备16003988号